品牌为什么被抛弃
在日本经常会看到一家三代在优衣库中集体购物的情况,他们都穿一个品牌的服装,可是很少举出中国服装品牌的例子。为什么中国消费者与品牌无法建立起情感依赖关系,而上一代人与品牌的情感关系为什么无法变成一种传统,被后人继承。
西方国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很多,经历过漫长的岁月之后,品牌的价值仍然存在,仍然可以得到新的消费主流人群的厚爱,可是为什么在中国市场环境一旦改变,品牌就会被无情的抛弃?
杨大筠认为这与中国消费者的结构断层所带来的文化断层有关系,他们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就导致为上一代消费者打造的品牌,完全无法赢得新一代消费人群的心。
在杨大筠看来,中国的消费群体经历了3个阶段:
个阶段: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经历过社会低潮时期,所以生活大多简朴、节约,而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名牌是雅戈尔、杉杉、鄂尔多斯等。随着这部分人群年龄的增大,他们的消费重点转移到保健品,服装的消费能力直线下降,品牌老化程度随着这些人退出市场变得日益严重。
第二个阶段: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这群人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却见证并参与了改革开放,他们对时尚、流行、新生活、国际化有充分认识,但是财富积累的重担压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这部分人群成为社会主流消费群体时,他们倾慕像哥弟、敦奴、雅莹、玖姿、劲霸、卡路迪路、七匹狼、迪莱等品牌。这群人再过5年到10年,也会慢慢退出市场。
第三个阶段:1985年~1990年出生的人逐渐成为主流人群,这一批人目前正是企业录用的主流人群,相信在2020年成为主体消费群体。他们喜欢像凌仕集团、欧时力、GXG、太平鸟、地素、大嘴猴等这些潮牌。对于祖辈、父辈所欣赏的品牌不喜欢、不追随、不欣赏。
这种文化价值的完全不认同是造成品牌被年代感说累,成为“品牌印象性老化”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