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智慧生产破解转型难题
在本届服装节的博览会上,服装设备展区可谓人气最旺。东台恒舜、拉波尼、富山、和鹰、苏诚缝纫、汇宝缝纫等设备企业纷纷以大展位参展。展出的各种创新产品和智能化装备吸引了众多从业者“围观”。
“现在服装工厂招工难,特别是熟练工更难,智能运模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它操作简便,员工只需要放料,按压框和启动按钮即可,不需要任何缝纫基础。”在展会现场,南京华台缝制设备有限公司经理耿行康向前来咨询的服装老板介绍说,智能运模机通过模板识别,可以实现一人操作多台机器。根据服装厂家的实际操作,W 花型的后片用熟练平车8 小时,一人一台机器只能做72 件;而用了运模机后,新手工人一人一台就可以做180 件,一人两台机器的话可以做360 件。与此同时,采用电脑花样导入,模板夹持缝纫,线迹美观,品质更加得到保证。
从这样的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大量传统服装企业仍未完成转变,在工业时代固化下来的生产方式、设备、工艺、流程、制度、理念都面临挑战。未来,破解转型难题的方向之一正是“智慧生产”。


智能时代,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生产,都必须跟上科技的步伐,不然就意味着落后。而在一贯引领全国的江苏纺织服装业中,依旧不乏领跑者。
在论坛现场,三家“智”造业代表性企业的管理者与业界分享了其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他们分别是苏州拉波尼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开恩、苏州工业园区天源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信宏、红领集团常务副总裁李金柱。
“服装企业转型升级,一定要从粗放式的传统制造向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转变。”在陈开恩看来,传统思维下,服装生产企业只关注各地代理商,而缺乏市场信息的反馈,盲目设计与生产。而今随着库存问题的显现,这样的思路即将走到尽头。而拉波尼通过与合作品牌联营式协同,实现了双赢。 在生产模式方面,拉波尼借鉴了成熟的汽车生产行业单件流模式,多台机器可以协同操作。拉波尼更是提出了站立式生产。同时,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拉波尼与缝纫机企业联合推出智能运模机,在服装设备上开展崭新革命。
唐信宏所理解的“智造”包括生产设计,生产管理等,以细致的生产准备工作、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提高企业快速反应,在生产流程上进行完善。通过细胞生产、预主张等模式形成天源独有的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新“智”造新模式。
李金柱在论坛现场介绍说,红领集团倡导以互联网思维经营企业。通过11 年的探索,投入3 亿资金,通过自身研发制造,红领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模式——借助数字化大工业3D打印模式实现个性化产品工业化制造,做到“一人一版、一衣一款、一件一流”的定制方式。
在论坛上,晨风集团董事长尹国新、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仁舜、海澜集团服装工程协会会长朱建萍、中国缝纫机协会理事长何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工业司纺织处处长贾庭瑞展开了交流,从设计研发、生产设备、产品渠道等方面丰富了“智”造概念。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工业机器人、信息软件系统、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把“江苏制造”带往“智慧制造”时代,将成为在纺织服装业价值链重塑过程中,改变产业面貌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