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国际棉价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9月底棉价跌破60美分的心理价位后市场需求明显增加,伴随美国产棉区的降雨天气,12月合约一度反弹至64美分。不过,由于各国纺织厂都极力压低原料库存,市场需求未能持续增加,而且天气因素迅速淡化,因此最近一周ICE期货从高点回落进入盘整。截至10月23日,ICE期货12月合约再次回到62美分附近。
据外商反映,本月进口配额进行了重新分配,部分有进口需求的企业对外棉的询盘和采购有所增加,主要关注保税区为数不多的高等级美棉,但总体来看市场成交仍然非常零星,仅仅是为了满足即期需求,远期的采购极少。据估算,现在1%关税配额已用掉八九成,在经营状况不佳、新花整体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剩余配额仍需细水长流。
中国需求下降不仅体现在进口量减少上,还体现在出口量上。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美国农业部在10月份月报中将中国的棉花出口量调增到4.4万吨,而之前很长时间都维持在1.1万吨,这个不小的调整乍一看有些不太寻常,增加的3万多吨从何而来?
经本网了解,增加的出口量来自保税区。众所周知,由于配额数量减少导致中国的进口需求明显下降,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有所增加,因此外商将保税棉运到其他地区销售。虽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口,但美国农业部将这部分棉花计入了出口量。这些棉商认为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消化的棉花如今成了USDA认定中国消费减少的另一个官方说辞。
目前,美国、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的新棉收获进入高峰期,市场的供应压力持续增加,棉花价格承受较大的下跌压力。虽然国内新棉质量不佳可能给高等级外棉(尤其是美棉)带来些许销售机会,但市场整体需求仍十分低迷,美棉出口表现令人失望,现货市场难以为棉价提供更强的支撑,短期内棉价走势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