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08年建立之初,我们是通过QQ群交流的。十四个发起人每天都会坚持在QQ群里主持两小时,和成员们一起探讨服装行业的事情,这件事情坚持了一年的时间。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号召力越来越强,加入我们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加入的新成员我们都是有经过严格审核。另外,联盟也会定期举行聚会,由线上交流到线下面对面的交流,这个惯例也延续至今。当然我们也是与时俱进的,现在已经发展了8个微信群,大概涉及880个企业。 EFU记者: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联盟发展到今天有2000多人的规模了,每个人的价值观可能都不尽相同,您作为联盟创建人,又是如何实现联盟的良性发展与成员个人价值不断提升之间的平衡。 张文辉:2000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的平台也不会要求成员的价值取向完全一致,甚至会有人提出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是联盟发展到现在肯定是有相当的包容性去包容每个人的不同。当然,我们会有一些硬性规定和要求,但是都不会制约大家的发展,只要是有利于互助、资源共享的交流都可以在我们平台实现。我认为应该是以个人的发展,来实现联盟的强大,联盟的强大又会反哺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
联盟的2000多名成员中有70%来自国内的一二三线品牌企业,15-20%是国内的商业地产的老总,5%是行业内的名人包括一些协会的主要领导,另外的5%是一些比较好的服装行业货架厂或者面料厂。去年,我们向企业推荐的人次大概是200次,并且都是成功推荐。另外,我们推荐联盟中的品牌入驻商业地产就更是不胜其数了。
查阅张文辉先生的个人简介:广东省首届“十佳服装职业经理人”、服装行业“中国十佳经理人”。1999年开始从事服装行业,2003年担任服装品牌营销高管,2008年开始接管公司全盘操作。曾担任过“E讯”、“卓多姿”、“诺曼琦”、“朵以”、“棒球小子”等品牌高管。服装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成长离不开企业,作为一个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商学院”就是知名企业,这是客观规律。
EFU记者:您99年进入服装行业,作为一名职业的品牌操盘手,既有女装,又有牛仔休闲,这么大的跨度,对您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 张文辉:学习,整个从事服装行业的过程对我来说都是学习的过程,帮助非常大,因为不同的品类、风格在操作方式上也会有不同,把握的尺度自然会有区别,所以我是一直在学习的。 EFU记者:传承是服装行业管理思维的客观规律,您作为行业的老兵,联盟的创建者之一,应该帮带过很多的新兵,您有何感受? 张文辉:我是很喜欢带新兵的。当一个团队组建时间久了以后,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容易墨守成规。我们做管理时间久了,也会习惯性的站在圈子里看问题,往往会缺乏一些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新员工到一个团队会增加一些新鲜的血液,因为他们会带来很多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意,这样就能保持一个团队是充满朝气的,我们所希望的团队是泉水,而不是潭水。 EFU记者:对于品牌来说,既有流行趋势的时间性,又有实际操盘的实效性,急于求成应该说在行业内很多见,作为品牌的推手---职业经理人,您觉得需要具备什么素养? 张文辉:首先,我比较看重人品,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二是务实性,脚踏实地去做一些实事,这种务实性是保证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的基础。第三是责任,这种责任是包括对投资人、公司、员工、客户,包括对自己的责任。第四就是学习,社会变化太快了,服装行业尤甚,不学习就不可能进步,所以职业经理人更需要不断的学习、虚心的学习。

在2008年以前,我们国家服装行业乘着上一轮产业调整成果和入世机遇,获得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其势头可谓点石成金,洒豆成兵。然而,遍地是黄金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今天实体经济面对的困难,是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到的,这种困难状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规的状态,由之前高速发展的状态转变为中高速的发展,在这种经济环境的大态势下,意味着整个服装行业都得从高速公路走向普通公路。实体经济的下滑,终端消费力的疲软,行业内还存有的投机取巧的心态,国外强势品牌的大举进入,电商不断冲击实体服装品牌的市场份额……这些就是现如今服装行业的新常态。很多人都在感叹过去服装行业的好时期,伤感现在生意的难做。但是这个行业里还是有很多在逆境中成长的品牌。张文辉说:服装是一个需要踏踏实实去做的行业。
张文辉表示,只要在市场中,危机就是随时存在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担心冬天的到来,而是冬天到来以后,应该如何取暖。我倡导,在这次危机中或者危机过去之后,整个服装产业应该抱团取暖,不是品牌之间的抱团,而是整个行业的抱团,这种整个行业抱团取暖的能力远远比一个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强得多。
2006年,百度顺利上市,如日中天,李彦宏却在写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中泼下一盆冷水。李彦宏告诫他的员工,百度离破产永远只有30天。正是这种内部信心的动摇和“优良传统”的丧失才得以使企业一直保持前瞻性和高度的危机意识,当这种意识在整个企业的思维中占据很大比例时,自然就会体现在管理体系的设计上,会有一些预防应对措施,在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危险——在公司规模日益庞大的情况下,企业应对变化能力的钝化、创新活跃度的降低等,不至于在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手忙脚乱。然而,我在服装行业看到更多的是品牌公司在做的好的时候就挺安逸自得,做的不好的时候就惊慌失措,怨天尤人、四处取经。这就说明今天你做的好,不代表后天你还能做好。医学上有句话是“预防大于治疗”,流感发现之前就勤做锻炼,增强体质,流感来袭时,不敢保证你能免疫,至少受到的影响也会比较小。服装行业也是一样,面对一个充满未知数和不定数的市场,企业不增加危机意识,增强对企业管理的清晰认识,把自己的内功和核心竞争力打造的更为强大,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得以生存呢?市场从来没有救世主,能救你的只有自己。做企业,永远要记得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逸。
EFU记者:服装行业的新常态下,您觉得职业经理人应该如何更好的提升自己?
张文辉:当前的态势下,有两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个问题就是心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管理都需要好心态。当前的状况是社会比较浮躁,经济也比较浮躁,我们只能控制自己不要浮躁。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做好自己,不要站在这座山上,看着那座山高。第二个问题还是责任,职业经理人需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不只是职业经理人,一个企业中每个人追求的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那么企业将陷入危机,如果每个企业都这样自满,那么整个行业都可能被拖垮。
EFU记者:您怎么看待服装行业的新常态?在这种形势下,服装品牌又该从哪些方面去调整?
张文辉:这段时间我听到最多的就是线上冲击、租金上涨、竞争压力过大、出口下滑,但是我很少听到一种声音——我的内功不够。因为危机一定是必然的,但危机的到来也正是考验一个品牌的时候。所以还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发现问题,修炼内功,唯有如此,方是大道。
只有退潮之后,才能发现谁在裸泳。你会发现真正内功深厚、基础牢固的企业在危机困难面前也会受到影响,但是有没有这么严重呢?没有。相反,内功不够深厚,基础不够牢固的企业受到影响的波动会非常大。前几年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服装行业挺好,现在危机来了,就开始抱怨市场了。我希望和很多服装企业的老板表达的是我们不应该在危机中才知道有危机,而是应该在希望中就感觉到危机。我们无法预期地震何时来临,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打牢地基。 EFU记者:您怎么看待电商对实体服装品牌的冲击?是疏是堵?还是接纳做到平衡?
张文辉:我觉着这两条线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我们发现线上电商的冲击力这么强时,我们才会花更多精力去研究我们的消费群体和产品,我们才会有收获,这本来就应该是两种相互促进的模式,线上会促进线下产生危机感,从而逼迫我们警觉线下,关注市场的变化,当你足够投入到这个市场的时候,就一定会有解决方法。
EFU记者:能谈谈您对服装行业的未来有何期许吗?
张文辉:我非常看好服装行业的未来。我一入行就进入了服装行业,可以说是服装行业成就了我。我认为中国的大服装时代、大品牌时代就要到来了,而且脚步可谓是无法阻挡的。譬如,行业内出现的一种新品牌特点——轻奢,在国内迅速铺开局面。这是一个服装品牌发展历程的必然,这种轻奢的发展意味着中国最终会出现自己的 奢侈品牌。 奢侈品牌的根基当然还是需要我们的国家足够强大,我已经看到我们国家的时代已经到来,所以我们服装的时代一定也已经到来。大家一定要坚持,中国文化在伴随中国的逐渐强大而输出国门,中国的服装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一定会随之输出,所以我是非常看好我们服装行业未来发展的,我相信之后肯定会很好。 [记者手记]在采访张文辉的过程中,给我的感觉更多是一份不急不缓的从容。面对紧张慌乱的服装市场,这个在服装圈打拼近二十年的人很认真的对我说,大家应该更多的是审视自己。对话中,他最常提到的三个词是学习、责任和修炼内功。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话,当一个人足够成熟,他一定会更愿意从自己身上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不是等待外在环境改变自己。从哲学上来说,客观是决定主观的,主观只能反映客观。但是,人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并且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我们不能唯心的说人定胜天,但至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的命运吧。
(本专访首发于中国服装网及旗下“中服人物”微博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